【職場】40歲薪水不到5萬真的很少嗎?比薪水,比公司,人比人,最後只會氣死人
40歲薪水不到5萬真的很少嗎?
90年代後的年輕人被叫成「擱淺世代」,彷彿一畢業後就在社會呈現載浮載沉的狀態,如今打工度假出不去,留學也泡湯,整個計畫就卡在台灣,進退兩難。80年代的我們畢業後被叫成「草莓族」,彷彿一畢業進入職場就被輕易捏爛,守著眼前的破爛鐵腕,想放也放不掉,想捧其他碗卻怕捧不起。
對於90世代的來說,工作到40歲薪水只有5萬實在太少,不過這句話「5萬太少」不知道往多少40歲人背後射了冷箭,往心尖上扎了根,畢竟絕大多數人公司待了數十年,薪水還搞不好只有3萬出頭,捧著爛碗也不敢辭職,就怕辭職之後就要流落街頭。
比薪水,比公司,人比人,最後只會氣死人
2004年,我剛畢業在小企業工作,一個月薪水就也才2萬出頭,好不容易熬到管理職,當了一個主管,那時最高薪水也才3萬多。每天朝九晚五上班打卡,薪水還要扣勞健保,遲到還要被扣錢,公司一堆各種扣薪法則,加上生活交通開銷成本,聽到某個同學在台北工作薪水一個月5萬多,羨慕忌妒又恨,心想守著這份工作到底幾時才能富有?還是要去兼職賣個網拍呢?比薪水,比公司,人比人,最後只會氣死人,因為永遠都比不完,羨慕不完,畢竟你看到的只有那份薪水,那個職稱,看不到背後所付出的勞力跟辛酸。
35歲後,比的不再是職稱薪水,而是生活
我就在桃園工作了幾十年,公司的制度就是這樣,一年熬過一年,沒有什麼調升薪水的可能,也沒什麼升遷的可能性,一度覺得自己怎麼這麼沒用,朋友同事陸續嫁人生子,日子一天過完一天,也沒那麼多人在意薪資跟職稱成就。過了幾年,大學同學北漂回來桃園生活找工作,我說,怎麼不待在台北工作,桃園薪水可沒這麼好。朋友則說,別看我薪水這麼高,扣掉交通、住宿、生活開銷,剩下來的寥寥可數,辦公室部門就他一個人,有時一天都說不到一句話,若是假日跟朋友假日吃個飯,一張千元大鈔就也不見了,到頭,戶頭裡還是只有一點錢,搞不好還沒你多,畢竟你住家裡,真的很省。
原來,光鮮亮麗的背後,都是錢去支撐出來的光芒,若只執著一個月能賺多少薪水,職稱多漂亮,有時候也是把自己往火坑裡砸,最終還是要看戶頭裡存了多少錢,那才是真實的救命錢。
過了職場闖蕩拼命的年紀,薪水多寡跟生活變成了拉扯
年輕時,我們可以把大部分時間賣給工作,每天花個數小時通勤,搬到台北的地下室租房子,或著住在頂樓會漏水的狹小空間裡,期待哪天會過上好日子,別再忍受貧窮的歧視。過了某一個年紀,不在希望工作佔去生活的全部,賺該賺的錢,存點退休的錢,能用點錢去旅行增長見識,能用點錢買點好吃的讓自己開心,賺錢是為了把日子過好,不是為了給誰看薪水條上有多少個0。
當一個自由工作者,就要擁抱不確定的收入跟未來
34歲我從職場退休,開啟了自由旅人的身分,曾經我以為這樣的任性會窮困潦倒,現在卻是另外一個自由天空,或許驗證一句話,你若只看重眼前,就不會有了以後,你若只想著眼前,就看不到其他人在跟你招手。朋友說,那你還想回職場工作嗎?
我說,不了,或許在家附近星巴克打工也可以,這年紀當打工仔也很好,職場應該有很多種樣貌,生活也不應該侷限在某一種明牌效應。
妳覺得多少的薪水才夠用呢?我覺得錢不會有夠用的一天,不過人有夠有的生活跟朋友就很好了,能這年紀還住在家裡,陪伴家人,我覺得很值得。
相關連結
【職場】拔掉職場的抬頭,你還能做什麼?你會怎麼介紹自己?【職場】認清沒有人在乎你,那麼就學著以後都只在乎自己,不要繼續演出身不由己
【觀點】當個有故事的旅人,沒有非走不可的路途,你選擇的世界,就是最好的環遊世界
// 關於雪兒
心懷自由的流浪者,相信孤單也是美好 Instagram : chertravel
2021作品 生活中,選擇留下合適舒服的人 _ https://reurl.cc/4yEqzV
2022新書 立志把生活過成喜歡的樣子 _ https://reurl.cc/b2oArl
0 comments
即時留言可以至FB粉絲頁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