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生命暗章,被強暴者與惡的距離

by - 4月 22, 2019



「你最喜歡旅途哪一個國家?」每次的講座結束,台下的觀眾最愛的問題之一。
我不假思索回答「印度。」
總換來台下異樣的眼光,有人說「你知道印度是強姦之都嗎?難道妳都不怕?」
我嘆了一口氣,沒有反駁,也不想反駁,說「我怕。」

是的,我很害怕,在旅途中也曾經遇過幾次驚險的狀況,
有個男人對我示好,他不停地往我身上磨蹭,
身體感覺特別不舒服,我眼神飄向朋友求救,極力的閃開,
朋友適時的擋在我的跟前,那個男的最後悻悻然離去,
剛開始背包旅行的我,很害怕碰到這種狀況,
後來才慢慢學會用背包擋住,然後用眼神跟肢體動作驅離不舒服的對象,
老實說,沒有女生喜歡在不情願的狀況下身體被侵犯,甚至觸碰。
但是,女生要因為害怕,就不去嘗試她想要的冒險嗎?

寫作這幾年,我非常痛恨別人留言告訴我
「不要散播叫人獨自去旅行的言論,這樣很危險。」
我很想反問,難道待在家裡才算是安全嗎?
電視不停地再播報強姦的新聞,製造惶恐,
難道在我們的身邊,就不會出現強姦或是性騷擾的麻煩嗎?


收到悅知文化的邀請,閱讀《生命暗章》這本書,
講述著在倫敦工作的華裔女子在愛爾蘭鄉間健行時,
被一名當地少年粗魯強暴的故事,
作者李懷瑜用自身的經歷側寫她與加害者少年之間的心理糾結,
讓人看的血脈噴章,猶如親臨實境,
說實在把自己過去的心理創傷寫成一本書,這一點非常不現實,
卻也透過她自身的經歷,
更讓我能理解受害者在強暴後經歷一連串的羞辱跟自我覺醒。

是的,無論古今中外,每次遇到強暴性侵案,話題總是會帶到討論受害者,
除了加害者本身外,整個社會輿論都會用異樣的眼光看待受害者,
就像你聽過的,為什麼要穿這麼短?為什麼要去印度?為什麼要一個人去?
其實,去家中暗巷一個人也可能會遇到,問題不是只有受害者而已。
就像最近一部很紅的連續劇「我們與惡的距離」,
加害者的背景與動機,往往才是需要探索的源頭,
只是大部分的人,只想用是非對錯來定義強暴。

在書中,作者用受害者跟加害者兩邊的經歷互相交錯,
而不是只單一視角去詮釋故事,小說的敘述讓整個書充滿亮點,
彷彿親眼看見被害者華裔女子在強姦後無助驚恐跟痛恨,
也看見加害者強尼漫不在乎與想要逃避現實的心態,
社會氛圍永遠只會在表面阻止一切發生,卻忘了犯罪根源不是阻止,
就像為什麼林奕含會寫下《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已經插入的,不會被抽出來」,
她寫下的經歷卻能讓更多人省思誘姦的背後情節,
用生命告訴世人,不要在有第二個房思琪,
我想李懷瑜也是如此,在作者序說到
「是時候了,我們要開始改變這個有瑕疵的社會。」
如果你曾經是受害者或是倖存者,
首先,你並不孤單,
再來,這不是你的錯
最後,痊癒並非不可能,不會立即發生。


在書中我得到一股勇氣,告訴自己,鼓勵女孩獨自去旅行從來不是危險的事,
最危險是女孩不懂判定什麼是危險,還有她有沒有能力去面對生命暗章後,
走出自己的人生故事。

購書連結:
博客來:http://bit.ly/2GxNMLE
金石堂:http://bit.ly/2IwLoaf

// 關於雪兒

心懷自由的流浪者,相信孤單也是美好 Instagram : chertravel

2021作品 生活中,選擇留下合適舒服的人 _ https://reurl.cc/4yEqzV

2022作品 立志把生活過成喜歡的樣子 _ https://reurl.cc/b2oArl

2023新書 每一次出發都有意義 _ https://reurl.cc/p61Emx

You May Also Like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