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34歲退休後,跨越傷痛,你才能走出自己的另外一站天空
從沒想過30幾歲從職場退下,變成自由工作者
有個女孩私訊我,與我年下相仿,工作也是數十年的歲月,時常看我寫的文章,也看了我這幾年四處旅行,跳脫了工作,換回了時間,想問問我如何過且走且生活的日子,不枉顧人生美好的意義。女孩問我如何放下?選著這樣過生活?心理明細如何組織?
突然時光拉回了數年前,跌跌撞撞的上班族,公司會議上我心下咒罵著那些惱人制度,到底幾時才能脫離這無止盡厭煩的輪迴,沒想到多年後,我也真踏出了職場框架。
旅行歸來後,無一盼望的自由旅途的時光
說實在,三十歲遠行歸來後無一不期待能回到旅途自由自在時光,不過現實煩瑣,身上綁著家人的期待,社會的價值觀壟罩,哪能輕易的再次說走就走,只能找到縫隙,順著心往遠方飛行,沒有非走的旅途,只求能活著當下精彩。那是一個意外,身邊的人逝世,人總是要逢大變才能斷然捨離,這樣的機緣才讓我簽了離職書,那時候哪知道未來路途,剛出了一本《能不能,轉身就遠行?》,寫得是三十歲那年遠行前的迷網,歸來的心情,最後到身邊友人的自殺,感到人世的無常。
字字寫得是心底最深的感傷,勸人別執著在過往,活的精彩必在珍惜當下,那麼我也問自己,是否該轉身遠行?書出了之後,離職單寫下「世界這麼大,我只想再看它一眼。」定了數十張機票,就往了亞洲各個城市去。
旅途並非一帆風順,卻在磨練自己的志氣跟內心
剛開始的旅途,彷彿如同剛放出籠的鳥兒,迫不及待掌控翅膀,半年去了七趟旅途,花了數十萬的積蓄,最後一站釜山行,累了也倦了,我懷疑「旅行」真是我要的人生嗎?不過挺確定之前工作環境不適合我,心想該不該開了履歷,走回現實。一月天,閒來無事,內心起起伏伏,我獲得了無比的自由,內心卻不安份,總覺得是否該有結束的時候,眼下入不敷出的日子總讓人心慌意亂,友人邀了北歐行,慌亂中答應了,卻在答應後無比後悔,這可不是把自己往死巷子裡打嗎?北歐這麼貴,你哪來的錢呢?
出發前一週,出版社天降甘霖,《能不能,轉身就遠行?》版稅入袋,我傻著看著上面的數字,真有這些錢嗎?卻讓我更加義無反顧,或許合了《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心得一句話「當你真心渴望追求某種事物的話,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你完成。」
跨越傷痛,你才能走出自己的另外一站天空
歸來後出了第三本書《輪子出走:沒有跨不過去的障礙,只有跨不過去的自己》,這本書記錄了前年環島旅途的冒險,我寫的林林落落,不寫得趣味動人,卻寫下在身心障礙機構工作裡面看見的無奈與期待,沒有版稅,是寫給天上的人,還有在困惑中迷網的人,你們要的生活,不該是手心向上討的,討來的不會有任何尊嚴,即使活著的卑微,也該有活著的態度。獨自走進了印度,在恆河間落下了盆花,期待逝去的人能有好的輪迴,洗盡餘生的罪孽,這趟旅途,七十八天,看盡了貧窮,我卻在他們面前,不見得富有,我有的是眼,是腳,是文字,是真心,不是自由,我要的是要「更有尊嚴的活著」。
歸來的最終,把《能不能,轉身就遠行?》後寫得一些心情跟觀點,集結成《自己,才是旅程的終點》,不再敘述心底的話,而是眼前看見的事實,不歌頌旅行的美好,勸人該要有自己的夢想,別在現實中沉溺了它。
當作家之後是不是完成夢想了呢?
有人問「成了一個旅遊作家,是不是完成了夢想?」對我來說,一點都不重要,會不會有下一本,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歸來後,我坦然面對自己的內心,享受孤獨的愉悅,說出自以為是的觀點,不管是掌聲還是口水,這些便也是無常。該如何放下?就兩個字「看淡」。
該如何選擇?就兩個字「隨心」。
心該怎麼組織?就兩個字「堅持」。
既然選擇跳出了框架,就好好的活在框架外,即使有一天走回了框架,心也早和過去有所不同。如今我也盡力一試,看這樣的生活能過多久,反正我這生也不求大富大貴,嫁個好人家,能走多遠,能活多久,能不能寫下一本書?期待這樣的活著,也盼能給一些迷網中的人,另外一種想法,不是途徑,也非榜樣,就是「原來這樣也可以」,活著就懂著享受當下的快樂。
相關連結
【職場】後疫情的職場與旅行效應,做自己能做的就好【職場】是不是離職後就回不去過去的職場?
【職場】職場沒有不委屈,不委屈不叫工作,你的人生不是只有工作
// 關於雪兒
心懷自由的流浪者,相信孤單也是美好 Instagram : chertravel
2021作品 生活中,選擇留下合適舒服的人 _ https://reurl.cc/4yEqzV
2022新書 立志把生活過成喜歡的樣子 _ https://reurl.cc/b2oArl
0 comments
即時留言可以至FB粉絲頁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