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沒有職場的生活,是什麼樣的生活?

by - 11月 03, 2020

35歲,我把時間還給自己,專注在喜歡的事情上

離職之前,很多人告訴我,不用辭職也可以四處旅行,何必要做這麼大的決定?但對我來說,畢業之後的工作,占掉我絕大多數的時間,職場裡面渾渾噩噩的那些鳥事占了更多的時間,生活除了喘息之外,幾乎沒有什麼太多時間去經營自己喜歡的興趣。

我常問自己,到底幾時才能真正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用再管工作上的鳥事,不需要心心念念收電子信箱的郵件,不用急著幾點幾分要回客戶電話,不用在乎每個月都有人幫我打分數,不用在乎年底業績會不會達標。

我也常在想,或許過了數十年後,早晚拼命賺了很多錢,終於等到65退休那一天,會不會那時候躺在醫院什麼也做不了,想做的事情也做不了。身邊太多例子告訴我,不要等待別人給你承諾,不要相信未來還能圓滿,最後我決定放手辭職,把時間空間還給零的自己。

沒有工作的生活,是什麼樣的生活?

很難想像35歲這樣的年紀,沒有工作會是什麼樣的生活?不用早上趕著打卡,不用晚上忙著加班,不用交際應酬,不用約會戀愛,突然間生活就剩下一個目標,就是走遍天涯海角尋覓風景。

很多人喜歡問我,你旅行的錢從哪裡來?我都會笑笑,不會從你口袋來,大家都以為我很有錢,事實上我省吃儉用過日子,把省下來的錢都拿去旅行,而這幾年的旅行也不見得非要去哪裡,有時找一間咖啡廳就開始坐下來想東想西,或去去不知名的巷弄旅行,反正迷路的風景也是非常美麗,偶爾買了機票就選定了出發日期,沒有歸期。

我想,不是要出國才叫旅行,也不是要享受才叫旅行,更不是要花大錢才叫旅行,旅行應該可以隨時隨地,在某一個角落,用心去感受生活以外的風景,去聆聽心與自然對話的聲音。

我的理想生活不是旅行,是自由自在的做自己

或許當初辭職的目的是為了體驗更多不同的國外旅行,唯有不被工作束縛我才能完成四處環遊世界的夢想,可是當我已經走出世界,去了世界七大洲, 以及許多古老文明的遺跡之後,我發現自己喜歡的不是旅行,而是自在的感受不同國家文化的衝擊。

過程中我也在慢慢學習,學習邊旅行還可以賺旅費,不是走到胡同死巷裡,所以不是真的退休之後就不能賺錢,只是不是賺朝九晚五上班的死薪水而已,不是非要上班才叫工作,不是年紀到了就要嫁人,大人的理想生活應該是跟自己貼近,而不是跟別人一模一樣,你怎麼去選擇,去決定,才能接近自己。

我不是在旅行的路上,就是計畫下一趟旅行

我給自己5年的時間去闖蕩天涯,沒想到就變成作家跟旅遊網紅,沒想到2020年肺炎疫情爆發,完全沒辦法出國旅行,一開始很沮喪,然後很生氣,後來我告訴自己,旅程原本就不存在一帆風順,世界也一樣,你要學會安靜面對。

不能國外旅行,那就改國內旅行,學著寫作,學著泡咖啡,學著在原本的世界安靜生活,也是一場美麗的旅程,我很樂於現在的狀態,即使不能遠行,卻能自得其樂,這才是最好的生命禮物。

越是不好過,越是要讓自己好過

沒想到5年後碰到傳染病疫情爆發,回到了10多年前SARS的景象,各行各業也不太好過,朋友說,你可以去領補助嗎?我搖搖頭?什麼補助?許多人現在都面臨失業,都可能需要紓困阿!我說,我好像已經失業太久,不過應該不需要紓困啦!

35歲我離開職場後,就沒有一個固定的工作,沒有固定工作,就等於沒有固定收入,一開始會很擔心,後來幾年就覺得還好,因為平常都靠月薪在生活,當薪水少於平均值時該怎麼生活,而且你還要去旅行?

答案是,我也不知道,但第一件事情就是縮衣節食,前兩年我大概沒買過一件新衣服,後來慢慢抓到了自由業的精神與方向,當然也是路上很多貴人幫忙,介紹合作業配,介紹贊助,介紹出版社,介紹演講工作,人脈逐步慢慢累積下來,收入時短時少,很多時候要自己去追,最常有半年錢都還沒進來。

不需要為前途堪憂,更不需要自願自哀

沒工作,你要做的事情很多,唯一不缺,就是自願自哀,被資遣,被共體時艱,也很有可能,換個想法,或許也是要你停一停,與其焦躁,不如調整步伐,把這段時間當充電,或是大方的耍廢,去調整自己適應現實,永遠比現實要來適應你簡單許多,不是嗎?

35歲後,沒有工作的生活,是什麼樣的生活?就是順著自己心去滿足眼前的,過好當下,就是最好的生活,越是不好過,越是要讓自己好過。當我把自己好過,生活自然就變的好過。

相關連結


// 關於雪兒

心懷自由的流浪者,相信孤單也是美好 Instagram : chertravel

2021作品 生活中,選擇留下合適舒服的人 _ https://reurl.cc/4yEqzV

2022新書 立志把生活過成喜歡的樣子 _ https://reurl.cc/b2oArl

You May Also Like

0 comments